hello world html tag

近年去學校講Talk、在網媒做Ask Me Anything,被問得最多的一條問題就是:「我不是讀CS、EE,但想從事IT行業,應該怎麼入行?」每每遇到這個問題,我的大腦便會「叮」一聲:「老友,你問對人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雖然我大學畢業至今都是從事IT行業,但其實我是讀機械工程出身。

 

94年我入科大,主修機械工程。那時科大剛成立不久,所有設施都很新,尤其是校園網絡。當時香港大部份家庭還是用28.8K撥號上網,但科大校園已使用10M寬頻。在大部份學校還依靠紙張的年代,科大就開始讓我們透過互聯網Add/Drop,並鼓勵學生用Email溝通,目的是培養我們對資訊科技的觸覺。可是,那時候Windows尚未普及,每次我們影印文件或者收發Email時都要靠手動打「Command」輸入指令。所以,除了讀電腦的同學必修程式語言,連修商科的同學亦需要略懂皮毛,否則連功課都印不了。當然,除了交功課等「正事」,我們也會好好利用校園的高速網絡打機。

除了學校提供的良好環境,巧得很,我大學同房三年的室友主修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他每天都會在宿舍寫程式和起網站。受他影響,我覺得Coding很有趣,於是開始自學,在選課時也會多修一些電腦的課程。

Year 2那年,我用Notepad寫了第一個HTML網站。那時候的網站很簡單,通常只得一版,最經典就是寫一行「Hello world!」。我第一個網站是介紹一位當年我很喜歡的女歌星,日本組合ZARD的主唱坂井泉水。我用英文寫了幾段關於她和ZARD的介紹,又從BBS和FTP下載了一些照片,就這樣呼喊出第一聲「Hello world!」。沒想到,這聲呼喊居然傳到了世界的另一端。網站發佈後,我收到一封來自巴西的Email,信中人稱讚我的網站很好看。當時我覺得互聯網的神奇,你寫Code,將資訊擺上網,原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得到!

此後,我決心好好鑽研資訊科技,但與此同時,和很多年青人一樣,我開始反思自己當初是不是揀錯科。剛入大學時,我一心想做飛機工程,所以才修讀機械,後來才發覺,原來兩者並沒太大關係。我不想將大學浪費在沒興趣的科目上,也知道自己將來不會從事相關行業。所以從Year 3起,我只​​揀IT相關的課程,亦開始考相關的證照。然而,一邊自學IT,一邊應付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的Final Year Project非常痛苦,所以我索性自行「3改4」,用了4年時間完成大學課程,並在其間瘋狂考Cert。那時候還未興起考MCSE(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s Engineer),我是當年為數不多考到的人。到大學畢業時,我已經是「Cert王」。

很幸運地,幾行Code讓我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我知道時下不少年青人都視自己主修的科目和真正感興趣的東西為「魚與熊掌」,不知如何取捨。我覺得,興趣對年青人尤為重要,況且現在的機會成本比那個年代還低得多。你想學Coding,大可通過MOOC自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上Geek論壇發問。 「一萬小時定律」早就證實,只要有興趣鑽研,不斷練習,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