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ctor art of a group of people working on product development

創業者都明白,開發產品就是不斷地「Plan-do-check-act」。這四個「指定動作」應用在最簡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身上一般問題不大。但對於每個想「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的創業者來說,MVP肯定不是終極目標。在MVP試過水而又反應不俗之後,創業者都希望將其打造成完全成形的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開發週期通常要持續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對於Road Map(產品路徑)比較長的團隊而言,產品的每個功能是否會被真正開發出來仍是未知數。如果將戰線拖得太長,恐怕你的團隊會對長達數月的Brainstorm興趣一般。更壞的情況是,大部分決策通常都由創辦人拍板,產品的功能到底能否被真正開發出來是一個完全不透明甚至是混亂的過程。

對於這種情況, Y Combinator的合夥人之一Michael Seibel此前曾發文介紹了6個關於開發產品的建議。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將這幾個建議和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相關經驗稍加總結。希望對創業者在加速完成產品和加強團隊合作方面有所幫助。

化大為小 逐個擊破

既然完善一個完全成型的產品的戰線通常比較長,Michael Seibel就建議創業者將產品的整個開發週期按照需求劃分成多個小週期,目的是將每個週期所要攻克的需求細化以使週期長度盡量縮短。但不管是開發平台、添加新功能或是研發硬件,最關鍵的是要合理安排週期內的工作, 讓團隊最大程度地投入。

明確週期目標

PM(Project/Product Manager) 是開發團隊的核心人物,其扮演的角色就是完善開發週期, 并保證所有團隊成員都能積極投入每個開發週期。

每個產品開發週期開始時,PM都會主持一次產品會議。這個會議通常會將重點放在增加新功能、增加新用戶以及增加「回頭客」(retention)這三個方面。而產品會議的目的就是選擇其一作為本個開發週期的目標,然後討論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其實現。

Brainstorm不設限但需有條理

很多公司都鼓勵員工 Brainstorm,但大多數Idea都會因缺乏進一步討論而胎死腹中。因此,每當團隊一起討論時,我都鼓勵他們將想法寫在玻璃板上,并向其他成員作簡單介紹。而PM在此的主要職責是創造和維持一種輕鬆的氛圍,讓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對於Brainstorm,Michael Seibel建議應該將所有在討論中產生的想法按照完成所需時間歸類為「簡單」、「中等」、「困難」三個等級。這樣一來,團隊中的非技術人員就能夠明白自己哪些想法是容易實現的,哪些是比較困難的。到下次提出想法時,就能適當地減低實現難度。因為只有較為容易實現時,真正被開發出來的可能性才會更高。

收集了大家的想法後,我們就會開會決定一個大家都讚成的想法。要達成一致的共識,最重要是結合程式員預計每個想法實現所需的參考時間,來決定取捨。

在上線前徹底測試

達成共識後,PM會將任務分派給相應的團隊成員負責。在各項任務完成之後,用戶測試成為最重要的一環。Debug是個繁瑣又苦悶的過程,Michael Seibel就想到在團隊內搞一個Debug比賽,以此鼓勵成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多的Bug。

讓團隊成員在長達數月的產品開發週期內保持熱情和熱誠是每個創業者的必修課。要保證高效又高質的產品開發週期,團隊間有溝通、有共識最為關鍵。